关键外卖由于计算密度的提高、功率预算的收紧以及算法开发的快速步伐,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对定制硬件解决方案的需求。RISC-V 作为一种开放的模块化指令集架构,允许自定义指令集成并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解决了 x86 和 Arm 等固定指令集的局限性。Akeana 的定位是通过基于 RISC-V 的 IP 和专为人工智能量身定制的子系统引领市场,为开发人员提供加速创新和效率的基本工具和技术。人工智能 (AI) 正在改变计算的每一层,从训练万亿参数模型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到执行实时推理的电池供电边缘设备。硬件要求
关键字:
RISC-V AI硬件
9月25日,作为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的重要专题论坛,RDI生态·北京创新论坛·2025在北京亦庄举行。本次论坛以“挑战·对策·破局·加速”为主题,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代表,围绕RISC-V在垂直场景下的商业化路径及策略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推动RISC-V从原型产品向规模商用落地迈进。论坛现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周海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李辉,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历彦涛,RISC-V工委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倪光南,RI
关键字:
RISC-V IC World
SiFive 近日正式推出第二代 Intelligence™ 系列,进一步强化其在 RISC-V AI IP 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此次发布的五款新产品,专为加速数千种 AI 应用场景中的工作负载而设计。该系列包括两款全新产品——X160 Gen 2 与 X180 Gen 2,以及升级版 X280 Gen 2、X390 Gen 2 和 XM Gen 2。所有新产品均具备增强的标量、向量处理能力,其中 XM 产品还加入了矩阵处理功能,专为现代AI工作负载设计。其中,X160 Gen 2 与 X180 Gen
关键字:
SiFive RISC-V IP
关键高性能 CPU 设计正在从传统的无序 (OOO) 执行架构转向新的基于时间的 OOO 微架构,以解决电源效率低下、复杂性和不灵活的问题。RISC-V 和开源建模框架的兴起促进了基于时间的调度的采用,克服了以前与专有工具链相关的障碍以及对社区驱动支持的需求。基于时间的 OOO 为客户带来的好处包括卓越的每瓦性能、可扩展性、简化的验证流程以及针对数据中心、移动、汽车和定制加速器中特定领域应用程序的增强定制。几十年来,高性能 CPU 设计一直由传统的乱序 (OOO) 执行架构主导。英特尔、Arm 和 AMD
关键字:
OOO RISC-V CPU 基于切片
RISC-V 在 DPU 领域的崛起,为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创造了难得契机。
关键字:
RISC-V DPU
(图片来源:GitHub 视频 )Linux 的创造者和主要开发者 Linus Torvalds 已公开否决一位谷歌工程师提交的 RISC-V 代码贡献,称其为“垃圾”。该代码作为 pull 请求于周五提交,以纳入 Linux 6.17 内核,但已被 Torvalds 因其质量差和提交过晚而坚决拒绝。在 pull 请求中,这两个是致命的错误,而其他错误显然已点燃了这位 Linux 创造者的著名短脾气。针对谷歌安卓团队成员 Palmer Dabbelt 提交的关于 6.17 合并窗口的 RISC-
关键字:
linux Risc-V 谷歌
(图片来源:英特尔)来自 ATI Technologies、AMD、苹果和英特尔等公司的传奇 GPU 架构师 Raja Koduri 于周二表示,他成立了一家新的 GPU 初创公司,该公司今天从隐身模式中浮出水面。Oxmiq Labs 专注于开发 GPU 硬件和软件 IP,并将其授权给感兴趣的各方。事实上,软件可能是 Oxmiq 业务的核心,因为它设计为与第三方硬件兼容。另一款基于 RISC-V 的“GPU”用于人工智能Oxmiq 开发了一个垂直整合的平台,该平台结合了 GPU 硬件 IP 和面
关键字:
RISC-V AI GPU CUDA
近日,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香山”在产业落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公开信息显示,第三代“香山”(昆明湖)IP核已实现首批量产客户的产品级交付,而集成第二代“香山”(南湖)IP核的国产GPGPU芯片也已正式亮相,并成功应用于智能加速卡,出货量突破万片。“香山”IP核的首次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标志着开源高性能处理器IP核正式进入产业落地阶段。这一成果为RISC-V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探索了一条不同于传统ARM模式的新路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香山”(雁栖湖)处理器
关键字:
香山 IP核 RISC-V
英伟达在前几天的RISC-V中国峰会上宣布了一项足以改写计算产业格局的决定:CUDA将全面支持RISC-V指令集架构。这一消息通过RISC-V国际组织的官方推文瞬间引爆全球技术社区。打破x86/ARM的二十年垄断CUDA作为英伟达统治AI计算领域的核心武器,自2006年问世以来始终被x86和ARM架构牢牢锁定。其生态壁垒如此坚固,以至于挑战者如AMD的ROCm平台虽经多年追赶,仍难撼动其地位(ROCm 7虽新近发布,但市场接受度仍远落后)。如今这一壁垒向RISC-V开放,意味着:技术主权转移:RISC-V
关键字:
英伟达 CUDA RISC-V 指令集架构
(图片来源:英伟达)在中国举办的 2025 年 RISC-V 峰会上,Nvidia 宣布其 CUDA 软件平台将在 CPU 方面与 RISC-V 指令集架构(ISA)兼容。这一消息在 RISC-V 活动期间的一个演示中得到了证实 。这是在性能要求高的应用中启用基于 RISC-V ISA 的 CPU 的重要一步。这项宣布表明,RISC-V 现在可以作为基于 CUDA 系统的主处理器,这一角色传统上由 x86 或 Arm 核心担任。虽然没有人甚至几乎没有期望 RISC-V 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超大规模
关键字:
RISC-V AI 英伟达 CUDA
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进入分论坛环节。作为未来电子产业最庞大的应用范畴之一,人工智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以年均超过100%的算力需求增长驱动底层架构的革新,“开放、灵活、可定制”的RISC-V已成为构建自主AI算力基石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各方企业探讨RISC-V架构如何利用其开源、开放、可扩展的特性,实现AI计算架构的革新,以及RISC-V架构在AI软硬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 中国电信研究院技术专家杨玉模在介绍基于RISC-V架构的高性能
关键字:
RISC-V 中国峰会 中国电信 运营商
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进入分论坛环节。作为未来电子产业最庞大的应用范畴之一,人工智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以年均超过100%的算力需求增长驱动底层架构的革新,“开放、灵活、可定制”的RISC-V已成为构建自主AI算力基石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各方企业探讨RISC-V架构如何利用其开源、开放、可扩展的特性,实现AI计算架构的革新,以及RISC-V架构在AI软硬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开发工程师徐鹏在现场分享了玄铁AI大模型部署优化实践。作
关键字:
RISC-V 中国峰会 玄铁 AI大模型 部署优化
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进入分论坛环节。作为未来电子产业最庞大的应用范畴之一,人工智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以年均超过100%的算力需求增长驱动底层架构的革新,“开放、灵活、可定制”的RISC-V已成为构建自主AI算力基石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各方企业探讨RISC-V架构如何利用其开源、开放、可扩展的特性,实现AI计算架构的革新,以及RISC-V架构在AI软硬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 知合计算解决方案总监黄怡皓分享了他们在基于RISC-V架构的大
关键字:
RISC-V 中国峰会 知合计算 大模型
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进入分论坛环节。作为未来电子产业最庞大的应用范畴之一,人工智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以年均超过100%的算力需求增长驱动底层架构的革新,“开放、灵活、可定制”的RISC-V已成为构建自主AI算力基石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各方企业探讨RISC-V架构如何利用其开源、开放、可扩展的特性,实现AI计算架构的革新,以及RISC-V架构在AI软硬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 Arteris首席架构师栾淏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可配置高性能互连
关键字:
RISC-V 中国峰会 Arteris AI/ML ADAS SoC
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进入分论坛环节。作为未来电子产业最庞大的应用范畴之一,人工智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以年均超过100%的算力需求增长驱动底层架构的革新,“开放、灵活、可定制”的RISC-V已成为构建自主AI算力基石的战略支点。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各方企业探讨RISC-V架构如何利用其开源、开放、可扩展的特性,实现AI计算架构的革新,以及RISC-V架构在AI软硬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 作为RISC-V基金会创始会员之一,晶心科技率先采用RISC-
关键字:
RISC-V 中国峰会 晶心科技 AI/ML SoC 架构创新
risc-v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risc-v!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risc-v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risc-v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